说到《怒海争锋》这部电影,就不得不从其小说原著——帕特里克·奥布莱恩(Patrick O’Brian)的奥布雷与马杜林(Aubrey-Maturin)系列小说讲起。帕特里克·奥布莱恩(1914——2000),这位被誉为“自荷马以来描写海洋最成功的小说家”,其身世长久以来却是一个谜,直到1998年,一位英国记者迪安·金才在其著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真正的身世》中披露了这位隐士般的小说家原来出生于英格兰白金汉郡的查尔福特——圣彼得镇,父亲是一位有德国血统的医生,而母亲则有爱尔兰人血统,其原名为理查德·帕特里克·鲁斯(Richard Patrick Russ)。这样复杂的身世简直就是他小说中的人物马杜林医生的翻版!奥布莱恩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高超的文学天赋,写作了一些儿童小说作品。而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则是1969年出版的海军题材小说《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直译为“主人与指挥官”)以及他在接下来的30年里完成的20部又3章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
奥布莱恩创作《怒海争锋》最初是受到了另一位伟大的海军小说家——塞西尔·史考特·福雷斯特(Cecil Scott Forester)的霍恩布洛尔(Hornblower)系列小说的影响。但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奥布莱恩的小说系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故事体系,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以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杰克·奥布雷(Jack Aubrey)与他的挚友,海军医官斯蒂芬·马杜林(Stephen Maturin)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海上冒险经历为主线,浓墨重彩地刻画了19世纪初风帆战舰处于鼎盛时期的海军风貌和两位主人公的深厚友谊。在奥布莱恩的笔下,杰克·奥布雷是一位性格率直,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太灵光,但在海军方面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造诣的皇家海军军官。但在第一部小说的开头他正逢没有战舰可以指挥,于是意志消沉,穷困潦倒。在地中海马洪港行政官邸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他结识了同样经济窘迫的医生兼博物学家马杜林,在小说中,马杜林的身份则更为复杂,他是一位爱尔兰军官在西班牙军队里与一位加泰罗尼亚女人的私生子,会说英语、加泰罗尼亚语、法语、拉丁语、爱尔兰语等等语言,而且随着小说剧情的展开,我们将发现马杜林的神秘身份还远不止这些,他还是西班牙的一座豪华城堡的主人,拥有大片的地产,更有甚者,他竟是英国政府的秘密间谍……只是这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博学才子却没有一点当海员的天赋,要让他攀上战舰的桅杆比登天还难!这样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在那场音乐会上就闹了老大不痛快;幸好矛盾随即化解,奥布雷时来运转,被指派担任“苏菲”(HMS Sophie)号14门炮帆舰的舰长,而马杜林则与他一同上船,成为了舰上的医官,从此开始了他们纵横四海的冒险,只是不知道这对朋友兼冤家还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闹出多少精彩纷呈的故事……
2002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决定投拍一部以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小说为题材的海战电影。要将这样一部至为经典的小说系列搬上银幕,福克斯公司显然展现出了极大的雄心,但当然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最终,他们决定让来自澳洲的著名导演彼得·威尔来指导该片。彼得·威尔,这位凭着《蚊子海岸》、《死亡诗社》、《真人秀》等脍炙人口的佳片享誉影坛的大导本身就是一位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小说迷,在反复地斟酌后,他决定单刀直入,以系列小说中的《极地征伐》(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直译为“世界的尽头”)的内容为故事主线改编剧本。
一艘战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舰的“主人与指挥官”——舰长的能力。皇家海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舰长不在少数,有道是官逼民反,滥刑、拙劣的指挥、甚至怪脾气都有可能导致人心背离,进而引发叛乱。反之,如果一个水手碰上霍雷肖·霍恩布洛尔或者杰克·奥布雷这样赏罚分明又英勇善战的舰长简直就是前世修来的福份了。在几百年的海上征战中,皇家海军里威名赫赫的出色舰长也不在少数,而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生平故事为文学小说作品借鉴最多的则莫过于托马斯·科克伦勋爵(Lord Thomas Cochrane)。